近日,菏泽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与定陶区深度合作,通过实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大策略,精准施策,共同绘制了一幅乡村发展的新蓝图。
产业振兴:激活乡村经济新引擎
菏泽学院结合定陶区的实际情况,组织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乡村,调研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规划生态农业项目,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菏泽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的“城心助农,筑梦乡村”志愿服务团队深入调研定陶区冉堌镇王路口村葡萄种植业现状,联系林业中心积极开展农技宣传,针对种植活动中的薄弱之处进行农业技术培训,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药学院的“药泽乡兴”志愿服务团队深入调研定陶区畜牧养殖基地,了解定陶区养殖业发展状况,解答养殖户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当地农民的养殖与畜禽疾病防治提供技术服务,免费发放畜禽养殖技术明白纸、兽医防治的宣传册和消毒用品等。同时,学校还积极引进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企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激活乡村经济新引擎。
人才振兴:培育乡村发展新动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菏泽学院充分发挥教育优势,选派师范生到定陶区等农村中小学实习支教,缓解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的问题,助力农村基层教育均衡发展。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筑梦乡行”志愿服务团队围绕心灵陪伴、成长引导、知识传授、素质拓展、健康关怀、艺术熏陶等方面为定陶区留守儿童进行支教服务,为乡村基层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计算机学院的“智慧之翼”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机器人编程知识、防范AI诈骗宣传等支教活动,带领青少年在动手操作中了解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外国语学院的“以心传馨,微光成炬”志愿服务队为定陶小学提供心理咨询、校园霸凌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宣讲、防溺水宣传等志愿服务。此外,学校还积极参与“第一书记”服务队工作,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振兴: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
菏泽学院注重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通过创作文艺作品、组织文艺骨干走进乡村等方式,推动党的理论政策宣讲和文化活动进村入户。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的“艺心向党,艺美乡村”志愿服务团队通过文艺汇演与文艺支教的形式开展送艺下乡活动,打造红色音乐课堂,传承非遗文化;城市建设学院的“蕴齐鲁文脉,绘家乡名片”志愿服务团队组织青年学生,沿“仿山—官堌堆—定陶文化中心”路线,通过对历史人物进行艺术创作、广泛参与村庄古建筑保护,立足学院专业,对定陶城乡规划以及古建筑保护提供了合理建议;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乡音回响”志愿服务队围绕乡村振兴文化产业进行实地调研,参与新时代文明乡风建设,组织节俭办事、培育文明婚丧习俗等宣讲活动;同时,学校还注重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参与定陶区的文化惠民工程,如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生态振兴:守护绿水青山美好家园
菏泽学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定陶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环境治理工作,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的“绿野耕耘者”志愿服务团队走进定陶区开展农业指导,针对果蔬(梨、苹果、樱桃、葡萄,黄瓜、西红柿、豆角、茄子等)开展育苗、栽植、加工等服务,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机电工程学院的“智汇筑梦”志愿服务团队开展绿色环保家电义务维修活动,废旧的家用电器在志愿者手中重获“新生”。通过一系列生态振兴举措的实施,定陶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得以守护。
组织振兴: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作用
菏泽学院支持定陶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党建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工作,如矛盾调解、法制宣传等,推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菏泽学院政法学院的“菏法同行,乡约有你”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开展乡村法律知识普及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发挥法治助推乡村振兴开展调研活动,为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言献策;体育与健康学院的“体韵乡情志愿行”志愿服务团队走基层社区送健康,为社区群众进行健康检测和健康知识宣讲,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贡献一份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积极调研党建引领在当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的成效,进一步探讨党建支撑乡村振兴的有力结合点;商学院的“红迹·商韵”暑期实践团队通过寻访红色足迹,探索新时期基层党建模式,结合现代商业网络,绘制了党建带动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通过组织振兴的实施,定陶区的基层党组织得到了加强和完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菏泽学院在助力定陶区乡村振兴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教育资源优势和积极的合作态度。通过实施五大振兴策略,精准施策,为定陶区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截止目前,学校“三下乡”活动被国家级媒体报道1次,省级媒体报道4次,地市级媒体报道7次,主流媒体报道4次,取得较大影响力。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三下乡”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深化与定陶区的合作与交流,为乡村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多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