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学以正心,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这一百年的非凡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怀揣信仰、视死如归、英勇斗争、忘我奉献,谱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浇铸成无可撼动的精神长城。为深入贯彻落实菏泽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精神,进一步推进音乐与舞蹈学院党史学习教育,自4月9日起,音乐学工将连续推出由我院100位师生接力讲述的100个党史故事,共同回答的100道党史题目,一起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第59期由音乐与舞蹈学院2020级音乐教育一班的黄超讲述《酝酿建党 各地响应》。
《酝酿建党 各地响应》
大家好,我是音乐与舞蹈学院2020级音乐教育一班的黄超,我很荣幸参加咱们音乐与舞蹈学院组织的“党史故事百人讲述,党史知识百问百答”活动,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酝酿建党 各地响应》的历史故事。
1919年6月9日,“五四运动”进入高潮阶段,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传单,提出包括取消北京政府丧权辱国的对日签约;免除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卖国贼官职等五项要求。11日晚,他约好李大钊、高一涵去新世界游艺场散发传单。不料,一到那里就被暗探跟踪,在屋顶花园撒传单时当即被警察拘捕。北京政府原本以为逮捕了陈独秀,便可以遏制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便可以压抑风起云涌的反帝爱国运动。北京当局本意是想控制陈独秀,却想不到适得其反,逼出了陈独秀到上海的秘密旅程,成就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佳话。
《新青年》是当时共产党的战斗阵地,她激发、团结了一批批的有志青年,使党的队伍不断壮大。通过照片可以看出当时英雄人物的面孔还是如此的稚嫩。青年犹如正午的太阳,正是普照大地发光发热的时候,一个时代的开创需要青年去引领。
发展需要宽松的环境,在党的建设之初本由李大钊所在的北京开始,但是最后的发展是由陈独秀所在的上海为引导,并辐射向国际。发展需要一个知人善任、有魄力、说干就干的领导,这方面我们就应该向李大钊、陈独秀学习。发展不能只说不干,坚决不做张东荪这样的“研究派”。发展需要以变化的眼光看问题,要避免戴季陶这样的“顽固派”。发展需要思想的统一,尤其在发展之初,要清除杂音和摇摆不定者,要拧成一股绳,一起向前冲。发展需要坚持,我们不仅要看到党在困境中崛起的不易,在曲折中前进的艰辛,更要学习早期共产党人的坚持不懈,从不动摇。
从李大钊、陈独秀被逼赶着骡子车从北京逃到天津转战至上海开始,这一段悲壮但充满热血的故事缓缓拉开了序幕。那是一段战火四起的时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青年为中华之崛起积极奔走,争相奋斗的时代。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经常回首党史,从中吸取营养,为中国重新站在世界强国之林而不断努力。党的发展是在城市中诞生,在农村中成长,再由城市引领农村的变化。说明一个事物是由思想而诞生,由土壤而壮大,但最后能走多远还是要看他的思想有多么深邃。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干着平凡的事,过着平凡的生活。我也看到了生活中不平凡的事,不平凡的人。平凡要向不平凡看齐,不平凡要向平凡来吸取营养。谁又知道谁最后是平凡还是不平凡呢,正如当时谁又能确定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走向了国富民强的康庄大道!
好了,今天的党史故事就讲到这,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