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学以正心,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这一百年的非凡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怀揣信仰、视死如归、英勇斗争、忘我奉献,谱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浇铸成无可撼动的精神长城。为深入贯彻落实菏泽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精神,进一步推进音乐与舞蹈学院党史学习教育,自4月9日起,音乐学工将连续推出由我院100位师生接力讲述的100个党史故事,共同回答的100道党史题目,一起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第79期由音乐与舞蹈学院2020级音乐教育二班的张家乐讲述《首届人大 奠定国本》。
《首届人大 奠定国本》
大家好,我是音乐与舞蹈学院2020级音乐教育二班的张家乐,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很荣幸参加咱们音乐与舞蹈学院组织的“党史故事百人讲述,党史知识百问百答”活动,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首届人大 奠定国本》的历史故事。
1954年9月15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盛大开幕。这一天,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一千二百多名代表带着六亿中国人民的嘱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
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中,包括了中国当时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代表人物,包含了工农业劳动模范、武装部队战斗英雄,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人士的代表人物,少数民族、海外华侨代表,包括了中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代表。
这次会议的一个重大贡献是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旧中国毫无政治地位的工农大众,第一次成了国家的主人。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组织法。
2014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这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是1949年以来中国人民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开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并为后来的“两会”奠定了基本架构。会议产生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选择。正如当时的报纸评论,这种机会“中国人民哪里得到过”,“这是中国的大喜日!六亿人民心上开了花”。
好了,今天的党史故事就讲到这,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