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共青团菏泽学院委员会官方网站!
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文化成就未来 遗产不容忘怀|音乐与舞蹈学院举办“非遗文化进校园”文艺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2021年12月12日 23:06  点击:[]

为了能更好的呼吁全院师生传承和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2月10日,在音乐舞蹈学院演播厅举办“非遗文化进校园”文艺演出暨杨晓燕女士古筝捐赠仪式,在此强烈感谢杨晓燕女士为菏泽学院捐赠23弦珍藏古筝。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山东古筝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经有二百年的历史。菏泽郓城和鄄城是山东古筝乐的发祥地,被人们誉为“书山之海,筝琴之乡”。

演出在浓浓的文化气息中拉开序幕,以牡丹之都民族乐团合奏的《好汉歌》作为开场曲,合奏的磅礴之大气将同学们的热情烘托至顶峰,后一曲《红楼梦序曲》通过中国民族器乐演绎出了别样风采,唢呐的响亮,二胡的婉转,阮的清脆,竹笛的轻柔……通通交织在一起,时而在心中掀起巨浪,时而又好似清风拂面,震撼着聆听者的心田。

纵观古今,旗袍是一朵古典的花,舞台上身穿旗袍的女子,行走在皓月里的中国大地上,尽显一片美好、祥和。我院旗袍队的同学们一袭青衣,染就一树芳华,绝世风雅的她们行走在芳菲的流年里,将女人的韵味与气质挥洒近极致,宛如中国古老青花瓷瓶中盛开的芬芳。

此次演出还有音乐与舞蹈学院筝乐团带来古筝重奏《包楞调》、殷晗晗筝曲独奏《行者》、专业教师祝艳芳、王玉珍、郝红梅、房红颖演奏《山东小曲联奏》及音乐与舞蹈学院2021级戏曲表演班宋德靖、魏丽娜演绎戏曲《四郎探母》、菏泽市音协古筝艺术专业委员会演奏《丰收锣鼓》、音乐与舞蹈学院专业教师韩应伦、杨晓燕、柳玉英演奏《汉宫秋月》为非遗演出增添色彩。在师生的共同演绎下,演出现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激情四射,欢呼声和掌声跌宕起伏,响彻在演播厅上空。

不曾间断的文化长河中蕴藏着浩瀚精深、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先辈们一代代地将炎黄血脉凝结其中,世代相传,直至今天。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过程始终与灿烂的中国文明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山东筝乐进校园,能让更多的青年学子了解古筝,热爱非遗,从而传承与光大我们的非遗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焕发出永久的光芒和魅力,让我们手牵手保护文化遗产,心连心共筑精神家园!

关闭

共青团菏泽学院委员会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