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站在石嘴山市惠农区的土地上,干燥的风裹挟着黄沙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没有都市的繁华,却有一望无际的戈壁和星罗棋布的枸杞田,还有孩子们澄澈的眼睛里闪烁的期待。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我深知,这片土地需要的不仅是资源,更是爱与信念的播种。

刚到惠农,我被分配到了惠农区妇联,我的工作围绕儿童关爱和宣传活动展开:策划困境儿童帮扶活动、组织家儿部家庭教育课堂、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基层妇女儿童的真实故事……从一名青涩的大学生到独当一面的志愿者,我在这里触摸到了青春最炽热的温度。很多人问:“在西部做志愿者,究竟能改变什么?”我的答案是:改变从不宏大,它藏在每一件小事里。惠农区在以前是煤矿聚集地,外来务工的工人来自全国各地,所以,这里有广东肠粉、河南胡辣汤、东北烤肉。由于过度开采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本地区采矿业的发展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许多家庭收入降低只能外出务工。因此,留守儿童、孤儿、单亲的孩子数量较多,我的工作就是负责为这一群体的孩子们策划组织活动,例如教育讲堂、红色基地、科技馆研学活动、游戏设计等等。孩子们周内上学,我就自愿牺牲周六休息的时间,与他们共度一个欢乐的周末。作为小梅(化名)的“爱心妈妈”,我们在科技馆手工制作活动中出色地完成拱桥的搭建;冬至来临之际,我与众多留守困境儿童包饺子、吃饺子、绘制锡箔画等等。作为志愿者,我始终相信帮扶不是俯视的给予,而是平等的陪伴。这些孩子收获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被关注的温暖与向外探索的勇气。他们身上的纯真、勇敢与希望—这是大西北赠与我的最珍贵的礼物。志愿服务绝非只有温情的故事。语言不通时的手足无措、活动筹备中的突发状况、下乡走访时烈日下的跋涉……每一次困难都是成长的契机。在负责移风易俗、妇女维权、宪法知识等宣传活动时,我曾经因为语言不通、羞涩,不敢与当地的老乡去交流,在领导与同事的帮助下,我努力地学习比较典型的方言,融入本地回族文化,大胆地迈出了第一步。现在,每当宣传活动时,我总是找到群众聚集最多的地方,与她们侃侃而谈,老乡与我讲起了贺兰山脚下八路军剿匪—郭栓子的故事,让我深受红色文化的渲染,这段“失语”到“扎根”的历程让我更加坚定了扎根西部的决心。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在西北的大地上我的能力得到了淬炼与升华。当我为寒风中的困境儿童送去棉衣,将“移风易俗”翻译成田间地头的暖心对话,我真正读懂了“为人民服务”的分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教我:信仰不是口号,而是脚下沾满泥土的跋涉。

宁夏的夜空星河璀璨,戈壁的风会磨去浮躁,留下坚韧。如果你也渴望一段“脚踩泥土,心向光明”的青春,西部计划等你来书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