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共青团菏泽学院委员会官方网站!
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菏泽学子三下乡实践报告:情暖稚子心,温情筑未来

2021年07月26日 10:26 杜思颖 点击:[]

学校:菏泽学院

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团队:“红心向党”志愿服务队

作者:杜思颖

关键词:大学生、走访红色基地、返乡支教、农村儿童

摘要:“红心向党”社会实践团队由来自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学与特殊教育专业的30名成员组成,并于2021年7月在山东省菏泽市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

正文:

一、实践主题及口号

主题:红色基因融青志,爱心支教传真情。

二、实践时间及地点

时间:2021年7月13日—2021年7月22日

地点:山东省菏泽市

三、实践背景

 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与校、院团委的号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央关于“农民,农村,农业”的三农政策,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应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大力开拓第二课堂,以“长才干,做贡献”为原则,坚持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知社会、传播文明、服务农村,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社会阅历,增强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更好的履行奉献青春、奉献智慧的时代诺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此外,今年正值建党一百周年,团队成员通过走访红色基地,学习红色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个人的修养和思想水平,为将来步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四、实践目的及意义

(一)实践目的

 1.对大学生: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其组织协调、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专业知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技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切身实践,知晓民情国情,了解社会,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增强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观念,培育自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身为当代青年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牢固树立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对农村儿童:通过情感交流、心理疏导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道德和行为上的正确管教与指引,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提升其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心理疏导,解决儿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增强儿童的自我行为能力,丰富其精神内涵,纠正其行为习惯,提高其在家庭生活、心理健康、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能力,使乡村儿童健康成长。

 3.对社会:进一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探索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学习、成长等问题的新形式,同时通过下乡活动,增加当今社会对于农村儿童现状的关注度,集多方之力共同助力新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实践意义

 大学是一个教育、培养学生的圣地,而社会是一个多方面的锻炼基地,能有效引导、磨炼青年学生将校内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际中,并不断深入、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此次三下乡实践,以文化课堂和素质教育为桥梁,加强了农村基础教育和高校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使高等教育资源与农村文化教育建设更加密切,有利于团队成员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推动农村的文化教育资源建设。同时,“三下乡”实践既促进了先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又引导和锻炼青年大学生在运用科学文化知识服务农村基层的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国情。

五、实践过程

(一)走访红色基地

 前往实践地前,团队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曹县红三村、东明县小井村“小井记忆纪念馆”、东明县黄河滩区迁建新貌,从中感悟红色文化,学习红色知识。

(二)乡村支教

1.课堂教学

 根据之前与孩子们取得的联系,团队队员已经对其学习的具体情况与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再根据提前定制好的计划来进行教学。在新教材的讲授中,队员们实时观察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对于难理解的知识点就反复多次的讲,直到确保孩子们都能完全将新知识消化理解,融会贯通。

 对于孩子们存在的相异个性,队员们先前的计划并不完全适用,只能在一步步的实践与探索中不断的与孩子们磨合、相互适应,最终才能达到相互契合的最佳状态,真正获得双向的提升与进步。

2.课后辅导

 除了课堂上的文化教学,课后辅导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留守儿童在农村儿童中占的比例十分可观,其特点便是自小与家中老人一起生活,日常放学后的功课作业并无人辅导,这就导致孩子们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不能通过习题来巩固提升、融会贯通。队员们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决定针对其进行改善。

 队员们在每天的教学工作完成后,特地安排一个小时作为课后辅导时间,针对当天的授课内容进行习题辅导,巩固提升新知识。同时,孩子们还可以询问队员自己以前不懂的知识点,利用课后辅导时间答疑解惑,打通知识脉络,更好的吸收、学习新知识。

(三)大力开拓第二课堂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队员们还注重第二课堂的开展。初到实践地,团队队员就利用课间时间给孩子们展示了自制手工艺品与文艺表演,经过孩子们的选择,最终分出了手语、舞蹈、手工、朗诵四个兴趣小组。随后,团队队员进行了详细的规划部署,将日常教学与兴趣小组的开展相互平衡与结合,共同开展,确保孩子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素质与技能的提升。

六、心得感悟

 只有经历,才能懂得。只有了解社会,才能真正的融入社会。作为一名未来要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深入社会、锻炼实践是一门必修课。短短的十天,于孩子们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学习体验;与我们而言,则是一段独特的经历与成长经历。这过程中,最大的改变莫过于我们自己。以前聊的话题无非学业和玩乐,自从来到这里,我们每晚聊的是哪个学生还需要加强,哪个学生还学有余力,如何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将更多的学业内容传授给他们。对孩子们来说,从初见时的腼腆,到后面非常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甚至有些孩子还愿意主动上台表演。在上课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还学会了团队协作,也收获了坚持与耐心。在课后,有些孩子放学之后还留下帮忙打扫教室、打水、生火,这点滴的成长,或许就是我们来到这里的意义所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帧画面,都烙印在我们的心中。相离不相忘,我们以后将会继续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为他们的生活添上一抹光亮。

参考文献:

[1]朱民强.互联网+教育视域下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No.480,124-125.

[2]郭法奇.儿童观与教育:杜威思考的维度与内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10.

[3]王建.可持续发展、教育现代化与儿童发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v.34;No.293,120-130.


关闭

共青团菏泽学院委员会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康